鄂尔多斯70年铿锵足迹(绿色发展篇)

□市统计局 本报编辑部

《鄂尔多斯日报》2019916日第5

凝心聚力拼搏路,春华秋实七十年。鄂尔多斯以生动的转型发展实践演绎了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黑”到“绿”的蝶变奇迹,如今已发展成为引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擎生态优先大旗,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追求,带领全市人民向绿色转型发展的目标吹响了激动人心的集结号,奏响了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在铿锵扎实的发展步伐中,一幅绿色发展的宏图美景绽放在鄂尔多斯辽阔大地上,鄂尔多斯人民正用发展的绿色“哈达”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祝福。

 

能源生产格局壮大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能源是鄂尔多斯经济的血脉,多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绝好机遇,以“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为契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了能源经济的腾飞。国家规划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9个煤电基地之一和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国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首批战略环评示范城市、自治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一项项殊荣美誉接踵而至。

 

能源产能跃上台阶。新中国成立初期,鄂尔多斯市能源生产能力严重匮乏,能源生产水平低下,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东部沿海城市对能源需求量大幅增加,全市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04年全市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产煤地级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能源产能自此跃上了新的台阶,中国在建15座千万吨级煤矿中,有9座在鄂尔多斯在建(或改扩建)。2018年,全市煤炭设计生产能力83831万吨/年,煤矿单井平均产能达252万吨/年;天然气产能305亿立方米;发电装机容量2308万千瓦。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各类煤化工产能1621万吨,煤、电、气、煤制油、焦炭等产品产量均居自治区首位。

 

能源产品竞相绽放。70年来,鄂尔多斯深入贯彻国家不断完善的各项能源政策及能源革命的战略思想,借助丰富的能源资源,大力推动能源生产方式转变,能源生产结构由新中国成立初的煤、电发展为原煤、天然气、电力及其他、可再生产能源产品等多元能源生产体系,主要能源产品向多元化格局发展。1949年全市原煤炭产量仅为6.82万吨,油气开发是空白,70年后的今天,鄂尔多斯每年供应着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四分之一的天然气。2018年,全市煤炭产量6.2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000倍,是1978年的280倍,自1949年以来年均增长14.1%;天然气产量243.6亿立方米,是2000年的54倍;发电量1035.1亿度,是1978年的2837.8倍,年均增长22.6%;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量为“十二五”的1.9倍,年均增长23.8%;二次能源产品增多,洗煤、焦炭、煤制油品、火电、煤制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煤气等多种能源产品日新月盛。全市能源生产规模和供应保障能力极大增强,绿色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正在建立完善,为能源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积聚了殷实资本。

 

能源基础设施完善。鄂尔多斯是国家“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之一,也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起源地。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全力打造国家能源输出基地、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国家现代能源技术集成基地和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煤炭开采从建国初期的“傻大黑粗”模式走向高端智能化开采,机械化综采率、洗选率、资源回采率分别达98%90%80%以上,清洁利用率达90%以上,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083,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注册“鄂尔多斯煤”原产地证明商标,建立“鄂尔多斯煤”质量体系标准,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改善。全市已建成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19条,境内总长度3278公里;在建输气管道4条,境内总长度338.8公里;拟建输气管道4条,境内总长度1177.95公里。配套建成了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稳步推进清洁燃煤机组改造,累计完成电力装机改造1264万千瓦,形成1460万千瓦的电力外送能力,区域内也已经形成“一横两纵”的500千伏网架结构。蒙西煤制气外输、鄂尔多斯至沧州等输气管道正在如期推进。在输煤通道方面,鄂尔多斯市目前已建成包神、包西、东乌、巴准、准东和呼准鄂6条输煤通道,设计输煤能力9亿吨。

 

能源产业化蛹成蝶 绿色能源如日方升

绿色发展的基础是能源的绿色发展。70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转型发展,特别是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和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绿水青山”等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清洁、绿色能源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能源产业结构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传统能源脱胎换骨。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典型的煤炭大市,鄂尔多斯紧紧抓住“三去一降一补”战略机遇,以项目为龙头,坚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扩大,以生态化的思维在传统能源上做文章,升级改造传统能源,推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积极推动能源产业布局全面“绿色洗牌”。对煤炭资源实行“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使矿区绿化迅速恢复。目前,已建成2个国家级绿色矿山,8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鄂尔多斯市努力探索能源绿色开采技术,追求以最小的生态代价提供最大的能源福祉。与国内20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完成科技合作项目40多项,裕兴煤矿、煤矸石充填开采试点被评为国家充填开采实验室的示范基地,实现绿色矿井、园林矿区的美好愿景与发展双赢。坚持以清洁化为导向,推动煤电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推进煤电组合、煤电一体化,加快电力外送通道配套电源点建设,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让煤从空中走”。围绕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引进实施了一大批煤炭精深加工、转化增值项目,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破解资源、环境瓶颈,让“煤循环走”,为鄂尔多斯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18年,煤化工产业煤炭消费量占规模工业煤炭消费量的37%,综合能源消费量4504万吨标准煤,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22%,源源不断地向国家输出绿色清洁能源。

 

新能源扬帆起航。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鄂尔多斯紧紧抓住国家一系列对新能源的支持和鼓励政策,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清洁电源的开发利用,并积极推广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等节能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展更加清洁、环保、低碳能源,引领鄂尔多斯驾行千里,实现绿色发展。“十二五”以来,规模工业火力发电量比重降低了1个百分点,水力发电比重提高了0.2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比重提高了0.6个百分点。2018年煤制天然气产量达4.8亿立方米,煤制汽油、石脑油等油品产量达102.8万吨。

 

能源经济绿色发展。保护资源,走出绿色发展之路是鄂尔多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市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生态建设的全面推进,全社会环保意识加强,能源结构逐步优化,能源消费向低碳化、清洁化、优质化方向发展。2018年全市清洁能源比重达11.03%,较2010年提高1.7个百分点,清洁能源使用率达44.1%。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大力实施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热电联产等节能重点工程,不断挖掘节能潜力,节能企业增多,2018年实施余热余压回收利用企业7户,能源回收利用折合标准煤35.8万吨。在煤电等传统行业的转化提档升级推动下,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由2010年的64%提高至2018年的71%。能源产业从“含金量”向“含绿量”提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同时也加速了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筑牢生态保护防线 绿色发展颜值更高

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绿色发展必须有生态资源作支撑。20193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鄂尔多斯时刻铭记、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在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新路的实践中,将建设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定力转换成金山银山的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环境治理全力推进,绿色发展成色更足。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鄂尔多斯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投入稳步增加,城乡环境得到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 鄂尔多斯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生态治理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生态文明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生态治理防治和生态保护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重视,鄂尔多斯生态环境由“先天不足”迈向“后天殷实”。2000年以来,生态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80多亿元,其中地方资金投入180多亿元。2018年全市二氧化硫浓度均值下降14.3%、二氧化氮浓度均值下降7.4%、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0%,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66ug/m3。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20%98.93%2018年森林资源总面积2337.4千公顷,比1978年增加191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6.9%,比1978年提高22个百分点,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2天,优良率达到85%以上。建立了200多个荒漠化治理示范区,衍生了30多个生态产业化基地。全市已基本展现出了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好形势和多赢局面,绿水青山这张“靓丽名片”愈加闪亮。

 

环境保护久久为功,绿色发展延伸拓展。积尺寸之功,方能成千秋之利。鄂尔多斯从“黄沙蔽日”到“天朗气清”、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从“地球癌症”到“园林城市”、从“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这是碧水、蓝天、净土攻坚战的战果,是鄂尔多斯人民聚力治沙守绿稳绿增绿强绿久久为功奋斗史的见证,保护好生态环境,已成为鄂尔多斯人的自觉行动。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永久性会址设在我市库布其沙漠七星湖,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2018年,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诸多殊荣见证了鄂尔多斯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美丽蝶变。康巴什城市4A级旅游区、响沙湾等47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建成并完善了配套服务,形成了人、景、城市相互融合的具有丰富景致与文化内涵的高端旅游目的地。2018年旅游人数累计达到1453.8万人次,总收入累计达到441.3亿元。从黑色经济到绿色发展,从景点观光到全域旅游,鄂尔多斯实现了从“卖黑金”到“卖风景”的华丽蜕变,蹚出了一条兼顾生态与发展的绿色之路。

 

绿色生活便捷舒心,绿色发展深入人心。蓝天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繁星闪烁、芳草如茵、鸟语花香……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鄂尔多斯群众幸福生活的标准配置。70年来全市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解放初期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生活水平有质量,养老医疗有保障,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18年,全市供热面积达9977.9万平方米,燃气普及率达88.08%。鄂尔多斯机场全年共营运航线50条,通航城市56个,开通了至韩国、越南、泰国、俄罗斯等国际航班航线。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2309公里,公路总里程达24037公里。全市机动车保有量64.4万辆,比2012年增加14.5万辆,年均增长4.3%。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805辆。城镇每万人口公共交通客运量34.4万人次/万人。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生态保护优先战略的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1128.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1.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3.89平方米。

 

70年流金岁月,70年风雨砥砺,70年薪火相传,岁月如歌,俯瞰鄂尔多斯版图,一抹耀眼的“鄂尔多斯绿”勾勒出黄土高原走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图景。这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历史起点,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中,展望锦绣前程,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坚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鄂尔多斯儿女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奋发进取,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智慧和勇气继续为鄂尔多斯能源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再铸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