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70年铿锵足迹(农牧业发展篇)

□市统计局 本报编辑部

《鄂尔多斯日报》2019916日第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鄂尔多斯立足资源禀赋,从实际出发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农牧民生活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再到美丽乡村建设,生产条件实现跨越发展,新型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农牧业发展新动能基本形成,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牧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农牧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林牧渔绘长卷 物产丰富筑厚基

  

70年来,全市围绕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特色精品大市目标,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加快推进高效生态现代农牧业发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乡村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4664万元,逐年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19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经过70年的逐步发展和深刻调整,农牧业内部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以粮为纲”的高度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全面协调发展”的立体式复合型结构转变。

 

粮食产量节节攀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三新”不断涌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恢复和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粮经并举”到1998年的“什么来钱种什么”,再到现在的“高效生态农业”,我市农牧业始终顺应市场需求,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194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2.2万吨,蔬菜等经济作物严重匮乏,1980年粮食产量17.3万吨,蔬菜3.1万吨,31年时间里粮食产量徘徊不前。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农产品的提价,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2000年粮食产量达到66.7万吨,蔬菜产量7.2万吨,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48万吨,蔬菜总产量47.8万吨,瓜类总产量32.4万吨,18年时间全市粮食产量翻了一番,蔬菜产量翻了近三番。

 

畜牧养殖提质增效。随着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畜牧养殖已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势头强劲的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头戏,农牧民增收的新靓点,标准化养殖业规模由小到大,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由弱变强,传统粗放的低水平、小规模分散养殖方式逐步被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高效经营所取代。全市在完成现代生态循环农牧业发展建设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和规模结构,全面推行了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实行舍饲半舍饲养殖,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牲畜头数逐年增加。1949年,全市牲畜总头数161.6万头只,到2018年增加到822万头只,增长了4倍。在传统畜牧业养殖的基础上,全市积极启动家庭牧场建设,加快实现畜牧业养殖规模化、生态化、多元化、产业化,2018年培育和发展家庭农牧场584家,申报认定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牧场15家,畜牧业养殖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农畜产品奠定基础。1949年的猪牛羊肉总产量为0.4万吨,牛奶产量为753吨,绵羊毛产量439吨,山羊绒产量144吨;2018年,上述产量分别达到14.6万吨、16.8万吨、1.2万吨、3017吨,肉产量比2000年翻了近一番,奶产量增长了17倍,毛产量增长了1.2倍,农畜产品奠定更高质量的发展平台,农畜产品数量更加充裕,种类更加丰富,居民生活更加殷实。

 

龙头企业已崛起 产业升级再启航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大局,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呈现出争先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一批在当地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仅有效解决了大宗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同时也增强了以市场为导向,加速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能力。

 

龙头企业蓬勃涌现。截至目前,全市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8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62家、市级263家,比2005年增加了290家;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145家,新增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329家,申报评定国家级示范社5家、自治区级示范社8家,全市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近6000家,辐射带动农牧户约12万户、33万人。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已形成了覆盖范围广、加工链条精深的产业体系,如绒毛纺织体系,肉食品加工体系,林沙产品加工体系,药材产品加工体系,饲草料加工体系,粮油加工体系,乳产业加工体系。

 

产业化步履坚实。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市以羊绒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破题起步,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谋划农牧业发展,以产业化富农、规模化强农、集约化活农为路径,着力培育起支撑当地农村经济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逐步实现产业基地规模化,基地生产企业化,品牌经营市场化。截至目前,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家,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的95.5%;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加工企业达到8家,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的86.6%;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加工企业达到2家,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的81.1%。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农牧业未来发展空间。

 

品牌效应厚积薄发。随着农牧业的高速发展,农牧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品牌的力量,并争相在农牧行业品牌化过程中抢占自己的一席之地。截至目前, 全市拥有农牧业产业化国家级驰名商标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63个,鄂尔多斯市知名商标134个。全市有无公害农畜产品39个,绿色农畜产品77个,有机农畜产品25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有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13个。乌审旗已认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5万亩。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2家公司已成功上市。

 

特色产业显活力 结构调整谱新篇

  

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就是通过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供给,最大限度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挥农牧业的综合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崛起了众多名扬区内外的绿色农畜产品优秀品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特色产业彰显活力。近年来,全市逐步建立面向全国和国际市场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形成了阿尔巴斯、杭锦旗白绒山羊,鄂尔多斯细毛羊,玉米制种和花卉制种,麻黄、甘草、沙产业开发和小杂粮开发等特色产业,拓宽了群众脱贫增收的渠道。在保持传统优势产品生产的同时,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乌审旗嘎鲁图镇神水台村、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村被农业部批准为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伊金霍洛旗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鄂托克旗锡林塔拉草原旅游区、乌审旗嘎鲁图镇神水台村被自治区农牧业厅和自治区旅发委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截至目前,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家;“内蒙古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县”2家;“内蒙古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13家。并依托浓郁的民族风情,将田园风光和草原风情为载体的农家乐、牧家乐旅游打造成为农牧区特色产业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目前全市农家乐、牧家乐达到285家,休闲观光庄园81家,休闲农业主体总数达到366家。

 

行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应对新阶段变化的要求,更加注重改善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为农牧业生产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实现农牧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增长的转变。由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经济向多种经营和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转变。1949年到1970年间,全市只有简单的农业和牧业,整整21年时间里,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全部空白。经过70年的发展,我市农牧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2018年农林牧渔业比重调整为55.83.837.11.3。种植业内部结构也逐渐由改革开放前的以粮为主,过渡到粮经二元结构,发展至现在的粮、经、饲三元结构,1980年粮经比例为82182000年粮经比例为7327,截至2018年粮、经、饲的比例为62.317.919.8

 

基础建设齐助力 科技兴农结硕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和兴建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也逐步把农民从历史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高强度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由薄弱到明显增强的巨大飞跃,对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70年来,全市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初步建立起防洪、排涝、灌溉、供水体系,并因地制宜在发展节水农业的道路上大胆探索,提炼出各地推广应用的高效农田节水模式,如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微喷灌等技术。截至目前,全市耕地面积620万亩,灌溉面积529.2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49.64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5%。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8.92万亩,其中喷灌149.9万亩,滴灌119万亩。

 

科技驱动作用增强。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速农牧业科技创新,加强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农牧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十五”时期开始科技兴农逐渐发展起来,为我市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18年,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9.6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3万台;农用排灌机械11.9 万台;联合收获机1848台;饲草料加工机械2.6万台,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新的历史高度。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基地60万亩、高标准农田40万亩,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95%以上。

 

回顾以往,硕果累累,令人振奋;立足今时,挑战多多,催人奋进;展望未来,意气勃发,充满期待。发展新理念再创农村牧区新辉煌,鄂尔多斯魅力富裕祥和的新农村必将更上一层楼,农牧民的生活在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