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70年铿锵足迹(服务业篇)

□市统计局 本报编辑部

《鄂尔多斯日报》2019916日第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鄂尔多斯市服务业努力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发展水平,扩大总量、集聚发展、融合创新、突破升级,极大改变了生产格局,改变了市场态势,改变了城乡面貌,改变了居民生活,发生了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砥砺奋进 迈向新的境界

  

1949-1978年,无足轻重,波动中发展。服务业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服务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不足3000万元发展到1978年的9240万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30年间,公路通路里程年均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3.6%

 

1979-1992年,扬帆起航,外延型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变迁,我市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跌宕起伏,最高达到42.1%,最低是-6.1%,年均增速达到12.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7%左右徘徊,1992年突破20亿元。这一阶段是以交通和商业为主的外延型的恢复性发展阶段,是对产业发展上重建设轻生活、重工农业轻服务业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校正和补偿。公路客货运量年均分别增长12.5%8.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8.9%

 

1993-2005年,百花齐放,内涵型发展。服务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24%,行业结构优化被提到重要位置。在第二产业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服务业占GDP比重仍有大幅提高,从1992年的26.8%提高到2005年的40.6%。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其他服务业更是百花齐放,如电信、保险证券、租赁、商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从无到有,逐步兴旺起来,服务业行业明显增多,门类逐步齐全,服务业发展从外延型发展转向内涵型发展。

 

2006-2016年,优化调整,升级型发展。服务业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念,集聚发展、融合创新、突破升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在这一阶段,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40%左右波动。内部结构得到优化,交通、商贸等传统服务行业比重下降,从2005年的62.6%下降到2016年的51.1%,金融保险、租赁商务、信息软件、科学研究等新兴行业比重得到提升。

 

2017年至今,创新驱动,进入新阶段。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关键在于以创新驱动发展。2017年,我市服务业实现了“两个超过”,即增加值增速超过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并达到50%以上,服务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规模做大 贡献日益显著

  

总量不断扩大,贡献率持续提高。1978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仅有9240万元,尚未突破1亿。人们紧握着粮票、肉票过日子,没有大型的百货公司,没有休闲度假中心。没有火车、没有飞机,全市公路里程仅3699公里。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76亿元,是1978年的1800多倍,年均增长达到16.3%。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26.7%上升到2018年的44.6%GDP中,服务业所占份额与工业所占份额的差距逐步缩小,2018年差距仅1.2个百分点。近两年服务业增长速度超过工业增长速度,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0%

 

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就业容量明显增加。改革开放之初,我市服务业市场主体不足千户。到2018年年底,服务业个体户超过了10万,法人单位超过2万,反映了40年市场化改革释放的巨大活力和创造力。1978年服务业从业人员仅3.32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随着改革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走向城市,进入服务业发展的大军。200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6.43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2.7%。随着全市“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的实施,服务业从业人数稳步增长,2018年达到53.43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上升到46.3%40年服务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7.2%,高于全部从业人员增速4.6个百分点,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为分流农村转移人口、剩余劳动力以及解决城市就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数倍增长,基础设施趋于完善。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服务业成为投资的热点开始显现。全市对信息通讯、交通物流、公共服务、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投资建设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十五”累计完成服务业投资244亿元,“十一五”2344亿元,“十二五”4162亿元。服务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990年仅23.6%2011年接近50%2018年为30.3%2000年以来,近9000亿元的服务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累计投资占到27.2%;金融、房地产占到27.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等行业占到26.5%;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占到9.3%;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占到3.9%;通信、租赁、商务、科研等占到2.7%。经过多年的投资积累,我市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城市越来越靓丽,居民的生活越来越便捷,经济发展的潜力越来越足。

 

内部结构变化明显,新兴行业推动有力。改革开放之初,我市服务业以贸易、餐饮为主,结构单一。经过40年的发展,服务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内部结构明显改善,升级步伐正在加快,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是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2018年实现增加值737亿元,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44.0%。银行、保险、房地产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异军突起,2018年实现增加值220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3.1%。信息、商务、租赁、科研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井喷式增长,2018年实现增加值172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0.3%。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提量升质,2018年实现增加值299亿元,占到服务业的17.8%。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等公共服务业,功能不断完善,内涵不断提升,实现增加值246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4.7%

 

新潮涌动 服务生产生活

 

融合数字催生新动力。2008年后,随着智能手机以及3G4G通讯网络的推广普及,互联网开始迅速渗透到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中,互联网用户出现井喷式增长。2018年我市4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99.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6.8万户。10年内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高于同期服务业增速2个百分点。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向贸易、金融、社会、城建等各个领域不断渗透,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产生了大量的服务新业态、新产品、新方式,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煤炭现货电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开始应用,银行业“一卡在手,走遍天下”,覆盖全市的教育网络基本建成,远程诊疗系统、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建成,“鄂尔多斯市民卡”和“数字城管”在东胜区率先施行……推动了我市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升级。

 

产业集聚凸显竞争力。集群化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我市服务业集群特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1992年,我市第一个服务业的集聚区——全封闭式特大型综合市场东胜民生市场开始投入运营。发展到今天,除了以批发零售为主的传统专业市场外,健康养生、商贸与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与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的新兴服务业聚集区也在逐步形成。目前,已建成自治区级各类服务业聚集区12个,其中现代物流园区1个,商贸功能区3个,旅游休闲区5个,科技创业园区1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个,拥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均逐年增加,是服务业发展和吸纳人员就业的重要载体,凝聚了市场潜力和发展后劲,为城市发展注入“活水”。

 

生态养生构筑新优势。“天朗气清 自在养生”“21℃的夏天”“290天以上的空气优良天数”……这是鄂尔多斯人引以为豪的旅游名片,也是我市独特的城市魅力。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服务业不断创生新业态、新方式,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快速崛起。2018年全市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7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29个,比2008年增加了23个;全市接待游客145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1.3亿元,10年内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3%24.1%。近10年,文化体育娱乐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3%,高于服务业增速6.7个百分点。健康领域相关硬件设施、专业人员、服务质量大幅提升,近10年卫生技术人员翻了约一番。寿险、健康险等商业保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近10年年均增长18.3%31.6%

 

70年的奋进发展,70年的辉煌成就,我市服务业规模日趋壮大,结构日益优化,领域逐步延伸,正以崭新姿态,乘风破浪,扬帆远航。